為了13個留守孩子
湖南日報記者 廖聲田
通訊員 夢帕
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(xiāng)中坪村山高路遠。在這里,退休老教師劉文筆守著13個孩子,如老黃牛般堅守著。
今年春季開學一周后,劉文筆因積勞成疾,先后赴慈利、張家界和長沙等醫(yī)院檢查住院治療。
然而,兩個多月來,對山里孩子的愛依然在延續(xù)……
“把孩子交給別人,我不放心”
5月27日,劉文筆從張家界市人民醫(yī)院康復出院。在其女兒、兒媳的陪同下,記者專門開車送老人回家。
劉文筆介紹,他今年66歲,1972年開始當民辦教師,轉(zhuǎn)公辦老師后一直在金巖鄉(xiāng)各村點校教書,其中在中坪村點校教書就達17年、教出來的學生400多名。
“這些孩子交給別人,村民不放心,我更不放心。”劉文筆說。2006年他退休后,由于派不出老師,他又被返聘在中坪村點校教書,一晃又是9年,村民對他既熟悉又信任。
今年中坪村點校有13個孩子讀書,最大的8歲,最小的4歲,分別上小班、大班、學前班、一年級和二年級,都是婆婆爺爺在家照看的留守兒童。
放下行李,來不及和老伴交代,劉文筆就邀我們驅(qū)車去中坪村,因為這兩個多月來,是由他的小兒子劉運多從深圳辭職回來代課的。
“不知不覺,愛上教書這份職業(yè)”
劉文筆說,家里到中坪村近15公里,只有一趟往返班車,他周日去學校、周五回家,與班車時刻對不上,每次只能步行。“如果趕急包車,面包車一趟要100元,摩托車要60元。”
點校位于山凸上。干凈的庭院,寬敞的教室,13個兒童分班級而坐,這是典型的復式班教學。戴著眼鏡的劉運多說,每天5節(jié)課,他一個人教,上午教語文、數(shù)學,下午教音體美和禮儀、安全知識,中午的營養(yǎng)餐,也是他一個人來做。
“父親身體要緊,但他就是丟不下這13個孩子。”劉運多今年33歲,大專畢業(yè),以前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,月薪近7000元,他告訴我們,開學不久父親就病重了,但一直堅持著,買藥在村衛(wèi)生室邊打點滴邊上課。在新疆做茶莊生意的妹妹劉雪琴實在不忍心,只好放棄生意回家照顧父親,還幫助父親上了一周的音、體、美課。父親住院了,他就辭職回家接過父親的“教學棒”。
“手機網(wǎng)絡(luò)信號不穩(wěn)定,連打個電話都要選地方。”劉運多說,前一個月,他一點也不適應(yīng),單調(diào)的生活,繁瑣的教學,還要給孩子做午餐。
又一個月過去,他竟然“不知不覺,愛上了教書這個職業(yè)”。
“下學期,希望還是小劉來上課”
劉文筆老師出院回來,村民們聞訊紛紛趕來看望。
79歲的王海東老人告訴記者,當年是全村群眾聯(lián)名向鄉(xiāng)中學爭取返聘劉文筆老師的。每年家家戶戶殺年豬,第一個邀請的就是老劉。
王小群老人接孫子時還常捎來一些蔬菜。她說,“小劉很耐煩,孩子們喜歡他,比孩子的父親還管得嚴,我們也很放心,希望下學期還來村里上課。”
教室隔壁就是小劉宿舍兼學生食堂。上午10時30分,課間休息,劉運多開始煮飯,11時50分開始炒菜,12時10分午餐開始,一切有條不紊。小劉說,有時忙不過來,住在學校附近的舅媽張林主還經(jīng)常來幫忙。
妻子楊金鳳看著丈夫既當老師又當?shù)鶍?,格外心疼。她說他們把自己4歲的孩子已交給外婆帶,如果下學期丈夫還來代課,她就攢錢給他買一輛摩托車。
返回途中,在金巖鄉(xiāng)中學記者見到校長劉本初,他介紹,全鄉(xiāng)19個村有10個村點校,而全鄉(xiāng)87個教師編制卻只有68個老師,像中坪村這樣偏遠的點校根本派不出教師,也都不愿意去。
張家界夢帕客棧 http://m.seteriecordani.com/
郵箱:mpkz@33519.com